搜狐娛樂訊 雖然故事里有血有淚,但攝像機的背后卻是或香艷或逗趣的故事。23日,《風聲》北京首映式舉行,齊聚一堂的各主創(chuàng)講起了拍攝背后的故事,電影里看似步步為營、風聲鶴唳的“殺人事件”,轉到了舞臺的背后,雖有艱辛,更多的卻是點滴的樂趣和成篇的故事,這當中,尤其以黃曉明和李冰冰的香艷幕后故事令人捧腹——藝術是要犧牲的,所以他們把“犧牲”留在了幕后,而我們有望在今后出版的《風聲》DVD中看到這幾出或香艷或充滿樂趣的幕后篇章。
黃曉明戴假胸 與李冰冰相對
時值《風聲》拍攝正酣,演日本軍官武田的黃曉明為這個軍人角色已經健身了好幾個月,不過,剛開始拍的前幾天,導演高群書仍覺得黃曉明需要戴著“假胸”和“假屁股”
拍才像那么回事,好不容易這幾天,導演覺得黃曉明不用戴道具了,此時的黃曉明,輕裝上陣。另一邊,今天要與他演對手戲的李冰冰心中滿是忐忑,因為入劇組以來,從來沒有人跟她談過這場裸戲,即使她主動去問,導演也總是不回答。
這場戲終于到了開拍的時間,大致意思是講黃曉明要一件件脫光李冰冰扮演的李寧玉的衣服,用各種手術器材測量她的身體,從心理上摧毀這個懷疑對象。拍攝很順利,這個時候,導演高群書突然對黃曉明說了句:“你也把衣服脫掉吧”——黃曉明刷刷褪掉了上衣,之前健身的成果顯現(xiàn)了出來。為了讓鏡頭前的效果更好,黃曉明利用拍攝的間歇做起了俯臥撐,這場戲再度拍攝——鏡頭前,是赤身的李冰冰和半裸上身的黃曉明。李冰冰說:一飽眼福了,黃曉明如片中的武田長,輕輕吐出三個字:“互相的……”
導演解讀:
“兩人均裸身的戲沒有放在影片里,正式影片放的還是黃曉明穿著和服測量李冰冰身體的那個版本。片中存在著曖昧或沖突的,其實不只是李寧玉和武田,還有周迅演的顧曉夢和張涵予演的吳志國,蘇有朋演的白小年和英達演的金生火。我是故意為之,他們之間的關系,就好比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所經歷的各種關系。”
白酒助興催生最精彩的13分鐘
3月18號,李冰冰很早就起床了,去參加同學李鈺的葬禮,當天她有一場很重要的戲要演,演對手戲的是周迅,兩人在片中互相攤牌,姐妹情和敵我立場交織,是一場撕心裂肺的戲,后來這場13分鐘的戲,被看過的人稱為是影片中最精彩的一場。李冰冰買了瓶6塊錢的白酒,喝了下去,兩人開始在片中“較勁”,這對于任何演員來說,一次演13分鐘的戲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兩人拍了幾條就完成,好幾次都是拍到膠片用完了,這場戲,后來在試映過程里成為了惹哭很多記者的“導火索”
導演解讀:
“這場戲,是兩個人直接撕開真面目時的一場戲,她們都演得瘋掉了。如果她們不瘋掉,很難讓觀眾瘋掉。”
針刑只因導演怕被針扎
張涵予既沒經歷過電刑,也沒經歷過針刑,但是他在電影里用刑時青筋暴露、眼角泛血的表情和狀態(tài)十分讓人信服。在拍這場戲前,他做了精心的準備,用想象的方法來構造表演需要的動作和表情。針刑,其實在當時并不存在,但總有依據,基本源自中國的醫(yī)學文化以及導演兼編劇陳國富的個人經歷——他自己很怕針扎。
導演解讀:
“我覺得自己如果是那時候的人,進到裘莊感覺到那樣的氛圍和那些刑具,不用刑可能我就招了。想到針刑是因為自己很怕扎針,尤其怕扎針這一概念,其實很多刑都很可怕,但是這種刑的視覺性強,不像有的刑,雖然很可怕,但是觀眾感受不到。”
詳細內容
引用:作者:雷紹儒
在日前在滬召開的“央視2010年黃金資源廣告招標說明會”上,央視主持人當眾暗示快女、快男都有望登上虎年春晚。對此,央視文藝中心副主任王進沒有否認,還強調“開門辦春晚”的思路,暗示語言類節(jié)目將增加南方節(jié)目。(中新網9月18日)
央視如若把備受爭議的快男快女們請上春晚舞臺,央視以及春晚無疑會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今年的“小沈陽”已經引來一片罵聲,再引進快男快女,難道春晚真的已經走向低俗化?或者說僅僅是為了能增加春晚的含金量,給央視帶來巨大的廣告額?那么,對于全國收看春晚的老百姓們,又如何交待?我想誰也不愿意在除夕夜全家人有說有笑觀看春晚的時候,突然聽見“曾哥”的“綿羊音”。
其實近年來,春晚一直在傾向于走“低俗化”的路線,春晚的節(jié)目一年不如一年。已經不記得是從哪一年的春晚開始,有個投票選出觀眾最喜愛的春晚節(jié)目這一環(huán)節(jié)。想想曾經的春晚,家家戶戶競相收看,那時沒有現(xiàn)在的舞臺效果、絢麗燈光、耀眼特技,但觀眾卻比現(xiàn)在多了不知多少倍,而那時每一屆的春晚幾乎每個節(jié)目都堪稱經典。如今,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么一個投票的環(huán)節(jié),不是因為經典多了,而是能稱經典的節(jié)目太少了。
央視一直說是觀眾的眼光太高,春晚的策劃者們已經不知道如何能滿足觀眾的胃口。那么將這些五花八門的選秀節(jié)目炮制出來的“明星”們請上舞臺,策劃者們一定認為能夠滿足觀眾胃口,因為有那么多人觀看這些選秀節(jié)目啊,趁著那股熱勁沒過,讓央視春晚跟著火一把。如果真是這樣,只能說策劃者們策劃不出來一臺能滿足觀眾胃口的春晚,于是,反其道而行之,而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這樣做或許真能讓春晚火一把。
是不是如今的觀眾眼光真的越來越低,那些真正的藝術我們已不會欣賞?其實,并非如此,畢竟,這個社會在進步,人們的文化修養(yǎng)也在提高,高雅與低俗人們還是有基本的鑒賞力的,千手觀音的走紅就是一個現(xiàn)實案例。春晚,你也就別再娛樂自己,娛樂大眾了,小心觀眾喊你回家吃飯。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