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6 06:43:40 來源: 中國新聞網(北京)
核心提示:14日,美國海關有關部門將一批具有一億年歷史的劍齒虎化石和鸚鵡嘴龍化石,以及一批恐龍蛋化石移交給中國駐美大使館。這是美國政府近年來第二次將文物歸還給中國。
十四日,美國國土安全部下屬的兩大執法部門——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在華盛頓聯合將一批具有一億年歷史的劍齒虎化石和鸚鵡嘴龍化石,以及一批恐龍蛋化石移交給中國駐美大使館。圖為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負責國際合作的助理局長艾倫·基納(左二)等人在參觀交還中國的部分化石。 中新社發 吳慶才 攝
十四日,美國國土安全部下屬的兩大執法部門——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在華盛頓聯合將一批具有一億年歷史的劍齒虎化石和鸚鵡嘴龍化石,以及一批恐龍蛋化石移交給中國駐美大使館。圖為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公使謝鋒(左)與美國國土安全部負責ICE事務的助理部長約翰·莫頓向記者介紹即將交還中國的部份化石。 中新社發 吳慶才 攝
中新社9月16日報道 十四日,美國國土安全部下屬的兩大執法部門——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在華盛頓聯合將一批具有一億年歷史的劍齒虎化石和鸚鵡嘴龍化石,以及一批恐龍蛋化石移交給中國駐美大使館。
據介紹,這是美國國土安全部門首次將繳獲的中國文物交還給中國,也是美國政府近年來第二次將文物歸還給中國。此前,美國海關曾于二00三年在紐約將六件犯罪分子從西安西漢竇皇后墓中盜竊的西漢陶俑歸還給中國。
此次美方向中方移交的化石包括一些劍齒虎化石和鸚鵡嘴龍化石,以及一批恐龍蛋化石,系不法分子從中國分別通過芝加哥和弗吉尼亞州非法運至美國的。兩批化石均由CBP繳獲。經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專家簽定,在芝加哥繳獲的化石是具有一億年歷史的動物骨骼。經弗吉尼亞州自然歷史博物館鑒定,美方繳獲的二十四枚恐龍蛋化石具有六千萬年歷史。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公使謝鋒出席移交儀式并在移交書上簽字。他對美國政府決定向中國移交這兩批化石表示衷心感謝。謝鋒表示,此次商定移交的史前動物化石距今一億年左右,極具考古科學研究價值,對這批珍貴的史前動物化石歸原主,回到中國感到特別高興。
謝鋒說,近年來,中美雙方在執法領域開展了密切合作,特別是在反恐、緝毒以及打擊其他跨國犯罪方面成果顯著,有力地促進了中美兩國人民的福祉和兩國的安全利益。中美此次成功合作調查、移交非法進入美國的中國史前動物化石,也是中美共同建設二十一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系的一個生動體現。
美國國土安全部負責ICE事務的助理部長約翰?莫頓表示,這些史前動物化石是中國歷史極有價值的組成部分,將有助于中國的歷史科學研究。將這些化石非法運出中國的行為違反了國際法和有關國家的法律。我們很高興能將它們歸還給其合法的主人——中國人民。
中國駐美使館警務參贊楊少文告訴記者,目前已初步確定恐龍蛋來源于中國廣東,而史前動物骨骼化石來源于遼寧朝陽市。他表示,中國近期將派遣警官調查小組就這些化石被盜竊一案來美國調查取證。
楊少文還透露,中國政府還將派專家來美護送這些化石回到中國,并將把這些化石存放在中國地質博物館精心保存,以便進行科學研究。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吳慶才)
下一條:礦泉水新國標10月1日起實施嚴控溴酸鹽含量
詳細內容
2009年09月15日06:06大洋網-廣州日報 徐靜
花都八旬翁憶當年
82歲的花都老人夏汝松,是60年前國慶軍樂隊的樂手,他和戰友一起,在開國大典上吹響了《東方紅》和《義勇軍進行曲》。
文/記者徐靜
1949年,花都人夏汝松成為國慶軍樂隊的樂手,當年他22歲。開國大典當天,他和戰友們一站就是6個多小時,他鼓著腮幫子吹了6個小時的中號。當時甚為辛苦,但如今回想起來,卻都是幸福甜蜜的回憶。
如今,新中國迎來60歲生日,開國大典見證者夏汝松最大的愿望就是“再到北京看看國慶典禮”。
緊急集訓一個月
1949年,夏汝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央公安總隊第1師文工團的管樂隊員。那年9月,他和10多位戰友接到上級命令,參加一個月的緊急集訓。當時,此事嚴格保密,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將要參加開國大典。
這支聯合軍樂隊由200人組成,此時距離10月1日不足1月,由于時間緊迫,夏汝松和戰友們在外交部街一個中學操場封閉排練。
夏汝松原來吹小號,后在軍樂團改為吹中號“巴喱東”,他說兩種樂器原理相同,掌握難度不大。據開國大典樂隊總指揮羅浪回憶,當時的樂器皆為國外生產的戰利品。
每天兩個雞蛋補營養
訓練期間,還要練習分列式,隊員們要排成橫20人,縱10人的隊形,一天下來,全身是汗,身體酸痛。更為要命的是,還要記熟20多首樂譜,如《東方紅》、《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平均下來,每天要記熟一首樂譜難度不能算小。60年后,在國慶60年首都閱兵的聯合軍樂團的團員,曾要在兩周內背熟24首樂譜,夏汝松也感慨,背誦這么多樂譜“難度確實很大”。
當時物資短缺,但軍樂團每人每天發兩個雞蛋,補充營養,“這也算特殊照顧了”。
“群眾情緒像火山爆發”
1949年10月1日,蘊含著夏汝松的生命中最為難忘的溫馨回憶。早在9月30日,他就早早擦拭樂器,檢查裝備,把自己的中號“巴喱東”擦得錚亮。
1日下午1時,軍樂隊便集合列隊,分兩隊進入天安門廣場,面對天安門,背靠國旗旗桿。夏汝松說,當天上午還是陰天,下午卻放晴陽光普照。上級要求,隊員只能吃雞蛋和饅頭,嚴禁喝水,防止慶典中途有人小便。
在總指揮羅浪的指揮下,《東方紅》最早奏響,此時毛主席和其他開國元勛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夏汝松激動回憶,“群眾情緒像火山爆發”,他自己也受到極大震撼。
下午3時,開國典禮開始,軍樂隊在羅浪指揮下奏響《義勇軍進行曲》。國歌的第一個音符由小號奏出,與夏汝松相熟的隊員汪奇和李明都是吹小號的人,他們也是在正式場合奏出國歌第一聲的人。從進場到演奏結束,夏汝松和戰友們堅持的時間長達6個多小時。
隨后,閱兵式和群眾游行開始,多首樂曲隨之奏出。特別的是,在清華大學的游行隊伍進入東三門時,為突出學生,軍樂隊還暫停演奏,清華的樂隊演奏《團結就是力量》走過天安門。
50年代回花都參加建設
如今用二胡消遣時光
此后,在1950年和1951年,夏汝松連續兩次參加了國慶閱兵,他還是在軍樂隊中,曲目和樂器變化不是很大。1952年,夏汝松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復員回到花都的農村家中,參加農田水利建設。
1956年,夏汝松調到花都區人民醫院工作,擔任出納和總務等職務,直到1990年退休。2004年,老人曾到北京旅游,他希望重游當年訓練的地方,但因場地封閉受阻。后來他在天安門廣場照相留念,感慨“天安門廣場變得太寬闊了”。
偶爾,他還會和軍樂隊的戰友聯系,通過電話聊聊天,隨著年齡的增大,這些聯系也是越來越少。去北京時,他也曾嘗試聯系老指揮羅浪,但沒能如愿。
當年的22歲年輕人通過演奏見證了開國大典。但退伍復員后,夏汝松沒再擁有屬于自己的“巴喱東”,由于生活壓力,他50多年來再也沒有演奏過這種樂器。
兩個月前,女兒為他買了一把二胡,希望父親借此消遣時光。他拉了拉,手指太硬,二胡已經拉不動了。他說,“希望能再到北京看看國慶典禮”。
詳細內容